-
4月9日,夜幕降临,维生饮食店门前人来人往,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国营老店相对附近的店面来说显得有些老土,但仍有很多老湘潭人喜欢来这里寻找记忆中的味道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1/10)
-
4月3日凌晨两点,来店里就餐的市民已经很少了,店里的几位师傅难得聚在一起聊聊天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2/10)
-
店里的老算盘还是顾客送来的,每想起当天的场景,收银员陈健就会发笑。五年前,湘潭大学一位姓陈的教授经常来店里吃米粉,他看到店里的算盘实在“不堪入目”,第二天就把自家的算盘送给了维生饮食店。从此以后,每次陈教授来店里吃粉,店员就自觉给他分量多加一点,也算是表达谢意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3/10)
-
制作粉面的师傅手法非常精准,能做到每个碗里的配料用量大致相同。他说,这么多年过去,旁边那些商店关关开开,越装越漂亮,但维生还是老样子。只是他的工资已从最初的每月二三十元涨到一两千元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4/10)
-
店员都不记得这些碗用了多久,“估计都是老古董了”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5/10)
-
远在上海工作的老湘潭人黄娟临走前在收银台拍照留念。她说自从自己记事起,她的父母就带她来店里吃米粉。虽然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多,但她还是经常会想起家附近的这家小店。“周围的很多好的记忆都拆了,如果连这家店都没有,那内心一定非常失落”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6/10)
-
店里的收银员把小票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大碗里,这样就能现场浸泡销毁小票。售票员用掉了多少票,就要交多少钱到财务去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7/10)
-
店里的菜碗一直叠得整整齐齐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8/10)
-
4月3日凌晨一点半,还有不少市民在店里吃夜宵,上班的左师傅已经显得有些疲倦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9/10)
-
4月3日凌晨十二点半,湘潭维生饮食店外冷清的街道,店里的陈师傅忙着在锅里添加锅饺。店内店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象。图/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(10/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