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读书班:六位高校教授的荐书单
春天种下的种子,此时应是花开时节。
春天读过的书,此时也应沉淀发酵,氤氲出芬芳了吧。
转眼又夏,在一去不回头的时间里,如何让生命更有质感。
读书,或许是最好的方式。
在这个热浪初袭的夏天,潇湘晨报特邀各大高校知名教授,为读者推荐好书。
在接下来的三个月,我们将以每两个星期读一本书的节奏,度过这个夏天。
在此期间,你不仅有可能获得各大出版社送出的好书,还有可能获得与作家“亲密接触”的机会。
今天,我们将开启“跟着小松鼠来读书·夏季篇”。
《人文地理随笔》
作者:唐晓峰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内容简介:地理,在窗户外面,而地理学却在人的脑子里,而人脑又是分时代、分阶层、分你我的,所以地理学也不是纯净学问,会随人的时代追求、价值趋向变化内涵。研究人文地理,需要先把人看透。
荐书人:张伟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(博导)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、西泠印社社员
推荐词:在当今史地学界,称得起“学贯中西”的,首推唐晓峰教授。其长于地理学理论、地理学史、历史政治地理、历史文化地理,尤长于从文明史高度思考中国的历史政治地理、历史文化地理问题。
唐教授是一个有很高艺术天赋的人。当年在北京四中就读时,比诗人北岛高一年级,也爱好写诗。他与北岛时隔38年重逢,北岛还能脱口吟出唐教授当年的诗句。看过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吗?里面那个穿中山装、在讲台上说学生们Tooyoung、Toonaive的教授,就是唐教授的本尊。
常人大多不能诗,诗人一般不事学问。而能诗的人一旦沉迷于学问,一般都会别开生面,异于常人。唐教授著述颇丰,其中最适合一般读者的,当推这本《人文地理随笔》。笔调轻松,内容严肃,基本上相当于一本通过具体事象来分析、评述人文地理学理念的著作。常读这样的文字,能培养一种从脚踏实地的生活中发现诗性的能力。
